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
第二节 人类的居住地——聚落
教学目标
1、运用图片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异。
2、举例说明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。
3、结合本节的学习,说说自己对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看法。
教学重点和难点
重点:聚落与环境的关系
难点:正确理解聚落和环境的关系
教学过程
【导入】游戏:“眼力大测试”
规则:下面将出现一组图片,请同学们判断它是城市还是乡村?知道答案的同学直接站起来抢答,答完以后立刻坐下,看谁答得最快最好。
【投影】图片
【师】同学们表现都很出色,城市和乡村都是人类的集中居住地,我们称之为聚落。
【投影】标题。
一、乡村和城市的差异
【师】什么是聚落?聚落可分为哪两种类型?
【生】聚落——人类的集中居住地
乡村聚落
聚落的类型
城市聚落
【投影】城市和乡村景观图。
【师】根据图上提示并结合生活经验,分析二者的差异。(景观和生产活动,教师作适当引导)
【投影】乡村和城市景观的差异
【生】讨论。
【小结】 乡村聚落:有农田、鱼塘、果园、牲畜棚圈,道路较窄,分布稀疏,商店、学校、医院等服务设施较少且规模较小……
城市聚落:有大片住宅、密集的道路,有工厂等生产设施,以及较多的商店、医院、学校、剧院等生活服务和文化设施 ……
乡村聚落:耕作、放牧、捕鱼、伐木等
2、生产活动不同
城市聚落:工业、服务业等
【过渡】聚落书人类的居所,也是人们活动的场所,由于生产活动差异,乡村聚落可分为不同的类型。
【投影】农村、鱼村、林场、牧村景观图。
【问】生活在这些地方的人主要从事什么生产活动?
【过渡】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,同类聚落形成了不同的景观。
【投影】三幅乡村聚落图。
【问】这三个聚落哪一个是亚洲的?哪一个是欧洲的?哪一个是非洲的?说明理由。
【生】非洲许多地方保留了较为原始的村落;亚洲乡村人口多,村落中的房
屋较密集;欧洲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,乡村人口较少,房屋分布较稀疏。
【师】着重对比非洲和欧洲。
二、聚落和环境
【过渡】乡村和城市都是人类的集中居住地,先有乡村,还是先有城市?
【生】回答。
【师】时光倒流,回到过去,你是某部落的酋长,带领族人寻找聚居地,你会选择什么样的地方?为什么?
【投影】“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”图
【师】除了这些因素,你还有什么补充?
【生】回答。
【小结】所以早期的聚落大都选择在地形、气候、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点。就是在现在,聚落也一般分布在自然条件相对比较优越的平原地区,而高山、荒漠等地区,因自然条件较差,很少甚至没有聚落。
【师】大家随我去世界几个地方看一看
【投影】“极地景观”、“黄土高原”、“热带雨林”、“热带沙漠”
【师】今天,老师就给大家一个机会,也来过把做建筑设计师的瘾。假如你身处其中某一个环境中,你应该怎样设计你的房屋?(规则:以小组为单位,每组设计其中一个景观,然后各组派代表上台总结发言。)
【生】活动。
【师】接下来让我们到现实生活中去看一看,这几种自然景观下的民居究竟是什么样的?看看我们设计的是不是比现实生活中的还好。
【投影】“冰屋”、“窑洞“、“木楼”、“西亚的村庄”
【师】有的民居则是适应当地居民的生活习俗、历史文化而创造的,下面我们来欣赏一组特色民居。
【投影】“蒙古包”、“藏族民居”、“新疆民居”、“四川阿坝民居”、“四川马尔康民居”、“四川羌寨”、“客家土楼”、“丽江古城”、“平遥古镇”、“周庄”、“同里”、“北京四合院”(配乐)
【过渡】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,聚落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,聚落的发展究竟表现在那些方面呢?
三、聚落的发展与保护
【投影】深圳过去和现在的对比照片
【问】深圳这些年游乐哪些变化?
【生】略。
【小结】聚落的占地面积越来越大,建筑越来越多,道路越来越完善,为人类提供了更好的居住环境。
【过渡】但是聚落的某些变化也给人们留下了很多遗憾。
【讨论】现在每个城市都在高城市建设,关于北京四合院的去留问题在北京引起了一些争议,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。
1、北京城建局领导
2、中外游客
3、北京老百姓
4、北京房地产开发商
【生】回答。
【师】众说不一,大家可以写信给北京市长,把你们的建议告诉他们,为北京的城市建设贡献一份力量。
【过渡】为什么要保护有特色的传统聚落和民居?
【生】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,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、政治、文化、民俗等信息。
【小结】因此,在乡村和城市的建设发展中,如何保护好聚落中有价的建筑群和遗址,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关系,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。
【总结】略。